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生产制造物流

制造业回暖趋势需巩固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2-11-04 浏览数: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日发布,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为50.2%,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重新回到临界点之上。

经济学者分析认为,PMI在经历连续两个月的收缩之后重新扩张,说明中国制造业在进一步回暖。不过,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在低位运行,触底企稳的基础还不牢固,不宜过于乐观。

回暖

分项指数全面回升

10月份PMI的回升是全面性的。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只有积压订单指数下降,其余指数均不同程度回升。其中,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明显,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纺织服装服饰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14个行业高于50%;金属制品业、烟草制品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制造业等7个行业低于50%。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 I为50.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是本月制造业经济总体回升的主要动力;中型企业PM I为49.3%,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 I为47.2%,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10月份的PM I数据有三大特点。一是需求回升。新订单指数继续呈现回升势头,达到50.4%,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回升到50%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新订单指数回升势头强劲,分别回升5.7个百分点和13.8个百分点,均达到55%左右,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趋于加快,对下游行业的拉动作用上升。木材加工及家具、汽车以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回升势头也较为突出,说明消费增长潜力加快释放。新出口订单指数继上月上升2 .2个百分点以后,再升0 .5个百分点,达到49.3%,显示出口形势继续改善。

二是工业生产回升。生产指数上月由降转升,本月升幅扩大,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达到52.1%。钢铁、有色及设备制造业等周期性较强的行业生产指数回升势头突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宏观经济环境趋好。采购量指数最近三月回升明显,升幅均超过1个百分点,本月达到51.2%,为5个月以来首次达到50%以上,显示采购活动加快,后期工业生产增速将呈恢复性回升。

三是就业呈上升趋势。从业人员指数6个月以来首次出现回升,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达到49.2%,说明需求回升、生产加快,对就业已产生拉动作用。

研判

巩固筑底企稳趋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PM I重回荣枯线以上,说明经济企稳回升趋势得到巩固,预计经济四季度会处于温和回升状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PM I指数继续保持回升态势,已略高于50%的临界值,表明经济已经筑底企稳。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继续回升,反映企业去库存活动基本结束。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结束回调,出现小幅回升。

“10月制造业PM I继续回升,并且时隔两个月后重回扩张趋势,主要受大企业带动。PM I回升进一步印证经济短期将企稳。大型企业的扩张势头更为明显,主要受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加码带动。”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研究部研究员杨才勇对记者说。

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也说,PIM具有一定前瞻性及指引性,表明国内经济面将触底反弹。分项来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以及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以上,可见行业生产逐渐回升,制造业产品订单量逐渐增加,表明需求出现好转。另外,原材料库存指数环比回升,表明制造业原材料库存持续减少,行情处于库存的消耗阶段。预计随着需求提升,以及库存消耗速度的增加,后期指标将逐渐向好。

同日公布的10月份汇丰PM I同样延续了回升势头,达到49.5这一8个月高点。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点评称:“10月份汇丰制造业PM I升至8个月新高,这表明继9月份温和改善之后中国的工业活动延续了企稳回升的态势,而这主要得益于前期宽松措施发挥效果,新订单增长,尽管出口前景依然堪忧。预计决策层将保持宽松政策来进一步促进内需增长,从而抵消外需疲弱的影响。未来几个季度经济温和复苏可期。”

警惕

企稳基础仍不牢固

不过,也有专家提醒,未来制造业增长企稳的基础仍不牢固,需要警惕风险。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室副主任原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以前工业发展一直是平原开拓式的,通过跑马圈地迅速占领整个产业,但现在发展模式变成平地拔高式的了,开始进入升级转型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业增幅肯定不会如以前那么高。从长期来看,工业增幅甚至有进一步下行的风险。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吕政表示,工业增长属于供给的增长,当前工业增长面临的成本压力上升,社会责任成本上升,科技方面又缺乏重大突破,中国经济增速转向中速是中长期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也说,当前中国工业发展是面临新机遇,但是也遇到了新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六个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速度型效益”加速缩水;国际竞争加剧,市场重心可能转移;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加强;综合成本上升,外需下降,传统产业盈利空间急剧缩小;行业利润分配严重失衡;挺过“阵痛期”与追求短期目标矛盾。

对于整体经济形势,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认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仍处于低位运行,尽管出现了触底企稳的积极因素,但基础还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天则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也对记者表示,当前经济触底回升的可能增加,但下行的风险也不应忽视。三季度的经济运行就是在政策扩张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经济运行的内外环境并未改善,增长的基础也不稳固。国际经济环境谈不上好转,国内已经把稳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但问题的关键也许不在政策层面。在体制和结构未能改善和无法改善的情况下,政策的作用不仅会受到限制,而且会发生扭曲。

反应

海外解读比国内积极

海外媒体对PM I回升的解读比国内还要积极。美国彭博通讯社报道说,随着产出和新订单的攀升,中国制造业出现3个月来首次扩张。这进一步显示,中国经济在经历7个季度的减速之后,正逐渐恢复增长。

报道说,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采购协会公布的PM I与此前彭博社对30位经济学家调查所得出的预期中值匹配。报道援引香港未来资产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JoyY ang的话说:“我们已经走过了最坏的情况。货币政策已经在发挥它的作用了,不会再出现利率下调了,因为通胀将会反弹。”

美联社报道也说,中国的数据对于世界经济而言是一则少有的好消息。

外资银行同样看好中国经济下一步走势。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点评称,中国官方PM I指数表明中国整体制造业活动开始出现扩张的势头。综合分项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开始显露出明显的上升态势,这也表明中国开始加快执行财政计划,而地方投资项目的上马也开始对整体经济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家发改委5月份以来批准了大量的基建项目,而这些项目从批准到动工往往需要3至6个月的时间,这也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大量项目将逐步上马。这不仅将提振中国的经济表现,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去库存过程正在逐步进入尾声。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企业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恢复。

“如果这一趋势得以延续,中国经济将在第四季度达到大约8%的增速,同时中国经济在明年年初的经济表现也将较为乐观。”刘利刚对记者说。

上一篇:新一轮贸易摩擦袭击“中国制造” 下一篇:1-9月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发展速度放缓